徕卡m10的使用体验分享

徕卡M10的使用体验

使用了一年徕卡M10,可以说说使用体验了。本篇不是探讨摄影艺术,而是纯粹的技术体验。

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单反数码相机,强大的对焦与计算能力,已经让我们忘记了相机的初始形态。这是一个技术逐渐代替人脑的过程。

徕卡m10的使用体验分享

先预置一个前提,就是技术和人的平等性

不探讨技术发展对人影响的好与坏,姑且把人也当作一个技术,人本身就是一台超级机器,迄今在很多未知领域,计算机望尘莫及。

因此第一个问题是,当你把相机拿在手中,准备拍一张照片,你把完成这项动作的多少工作交付给相机,多少部分留给你自己这台“机器”

徕卡m10的使用体验分享

现在的数码相机已经发展到匪夷所思的地步,一部iPhone手机,随便就能拍出好看曝光对焦完美的照片,拍照作为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生活佐料,除了做出一个拍摄的决定,人无需任何思考。

徕卡m10的使用体验分享

因此我不免会想,人这台精密的仪器,不会闲置得生锈吗?或者,搁着这么一台无与伦比的设备不用,不是很浪费吗?

一个习惯了当下流行摄影技术的人,拿着徕卡M系列的相机是会懵逼的,甚至会觉得这是一件残疾的工具。

它们最大的不同就是,徕卡 M 只能手动对焦。如果拍照的目的是为了呈现我们想看清楚的事,对焦基本上是摄影最重要的一件事了。

而手动对焦,就把这件最重要的事,交还给了人这台机器。

于是第二个问题就是,人能比自动对焦计算能力强大的数码产品,更胜任这项工作吗?

徕卡m10的使用体验分享

历代 M 相机,都只能使用手动对焦

我也使用徕卡Q,这是一台对焦速度超级快捷的相机。

但它有两个其它自动对焦相机同样的问题,一个是抓拍的时候,尤其是目标较小的摄影主体的时候,你以为你对准了,照相机回复你一个对焦对上了的声音,然后你按下快门,回看照片,发现焦点其实出现在了主体的前面或者后面,主体并不清晰(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要素可控,比如光圈大小、摄影距离、景深控制,暂不讨论)。

第二个是拍摄的对象不容易识别焦点,比如一面白墙,或者天空,你怎么都无法对上焦。

徕卡m10的使用体验分享

有时你并不能完美地掌控自动对焦

这个时候徕卡M唤醒人这个机器来协同工作,就开始显现人的优势。

一个方面,人当然需要练习,就像弹钢琴和吉他,你需要时间的积累,不断的反复,度过艰难的时刻,但当你度过那个门槛,听音乐和演奏音乐带来的愉悦和满足,是迥然不同的。

自动对焦便是对人惰性的一种迎合,它让你感到方便,但也让你失去发现更多更深快乐的路径和可能。

徕卡m10的使用体验分享

徕卡M是如何唤醒人这个机器的呢?

徕卡M的黄斑对焦,需要人眼和手动旋转镜头的配合,一开始觉得很吃力,但经过不断的练习,你会通过眼睛的预测,手指的微小动作,提升控制判断的技巧,飞快的提高对焦的速度。

经过一年的训练,大量的拍片,到今天,不仅一点不逊色于自动对焦的速度,而且你能够感受到弹奏音乐的曼妙。

徕卡m10的使用体验分享

更有趣的是,手动对焦能强化训练目测距离的能力,掌握了这个能力,使用徕卡M便进入化境。

你完全无需通过照相机观察画面,你只需用眼睛搜寻拍摄对象,目测与心算,命令手指拨动镜头拨盘,甚至无需观察镜头上镌刻的数字。

更进阶的是,对镜头所框下画面的构图,都有了人机合一的预设,(我不认为这是盲拍),这个时候拍片速度与出片率,是自动对焦相机,完全无法比拟的。

徕卡m10的使用体验分享

图片来自Thorsten Overgaard

这个时候,我感受到了“我”的存在与使用。

《失控》的作者凯文•凯利说,技术其实是一个生命体,人们以为自己发展了技术,其实何尝不是技术利用人类发展了自己。

在这个转折的时刻,人类有可能放下自己,承认自己也是技术的一部分吗?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2305938578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(0)
上一篇 2022年 9月 3日 下午3:15
下一篇 2022年 9月 3日 下午3:45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